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如其来的8.0级特大地震,让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让13亿中国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连在了一起,山东人民心系汶川,章丘人民心系汶川。
灾情就是命令。5月14日凌晨五点,正在睡梦中的我接到疾控中心领导电话,经过单位领导紧急商量,决定由我带好身份证、驾驶证,半个小时内赶到卫生局集合,到四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从接到通知到出发,我没来得及和家人商量,也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更没来得及准备充分的个人物品。只对电话那边的领导说了两句话:“行,行。”“我马上就去,马上就去。”
放下电话,我脑海里忽然闪过:年迈的父亲,肝移植多年了,一直靠药物维持身体;孩子上幼儿园,正是调皮好动的年龄;妻子工作很忙,还得照顾家庭;灾区余震不断,危险无处不在。但我深深知道,灾区更需要我。临走,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年仅6岁的女儿,算是和女儿道了个别,然后匆匆对心爱的妻子说了一句:“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就这样我和绣惠医院的刘仁广大哥开着救护车到济南和“救援大部队”会合后,满载着灾区人民需要的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物资,踏上了奔赴灾区的征程。此时,我紧张而激动!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这是章丘百万人民对我的期望和信任,我肩负的是章丘人民和灾区群众的浓浓同胞情。
为了给灾区人民早一点送去急需的物资,由28人13辆救护车组成的济南市第一批医疗救助车队采取人歇车不歇的战术,经过38个小时的日夜兼程,于5月16日凌晨2点55分到达了山东省赴川医疗急救车队集结地――成都。在全省各车队中我们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时间把各地空运来的物资进行分配装车,执行了第一个任务——往平武运送救灾物资。
从小在章丘长大的我,面对历经摧残磨难后的山川溪流和险象环生的道路,心中不由得捏着一把汗。路两旁不时有被崩塌的岩石砸成饼子一样丢弃在路上的车辆闪过,右侧山崖上悬挂着很多巨石摇摇欲坠,前方陡峭的山体上不时有滚落的山石带着黄色的尘土砸向路面、翻入河沟,塌陷断裂的公路上,还有被泥石流淹没的房子,湖水浸泡得象水牛一样的牲畜,散乱的丢在路边的衣服,这一幕幕惨烈的景象不是在电视上,而是真真切切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滑落的山体和岩石,我们的车队时而停车避让,时而急冲向前,随时发生的余震往往让我们措手不及,巨大的岩石从我们的车顶不时飞过,但救援的车队一刻也没有停。有一次,车陷入泥石流中,我和队员们立即跳下车手推肩扛拼尽全力的推车,就在汽车脱离困境的那一刻,山上滚落的树木夹杂着碎石像一头疯狂的野兽向我们袭来,我的战友刘仁广,拼命的呼喊:“王锋快跑!”在隆隆的崩塌声中,我跌跌撞撞的向前奔去,一块巨石从车尾呼啸而过,我们不由的出了一身冷汗,生命和死神竟然仅有一步之遥。
快要到达平武时,我们在南坝镇遭遇了一次大的塌方。由于疏通道路需要的时间无法确定,运送的又都是急救物资,无奈之下,只能调转车头,返回江油,取道青川再奔平武,此时已是17日下午2:00。我们不敢停留休息,车队火速奔向青川,晚上10点,车辆到达青川县城,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满眼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冷清和荒凉。由于灾民大部分已经撤离,整个县城一片死寂。这时接到命令,由于前方堰塞湖危及平武,车队在青川就地休息。灾民们把略微干爽的地面让给我们扎帐篷。帐篷还没扎完,车队又接到命令:堰塞湖危险解除,马上出发赶赴平武。雨越下越大,又是行夜路,车辆在蜿蜒不平的路面艰难前行,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辗转颠簸了22个小时,经历了20余次余震终于到达平武。到达平武后,救命的物资被迅速送达到医院和灾民手中。这天中午,我吃到了来到灾区后的第一顿热饭——一热水泡方便面。
我曾经三过青川县城。由于余震的不断出现,青川县这座昔日美丽的县城一次次的遭受着震魔的摧残,据当地灾民讲,5月12日那天,青川县城的房子只有20%坍塌,其他的还是危房,第一次经过青川时,街道两旁的危房还有一半是立着的,两天以后,当我从平武回到青川时,比较空旷安全的地方都安置了灾民,我们只能在青川县城的人行道上扎营休息。半夜听到轰轰作响的声音,好象火车从地下经过。天明后才发现,离我们几米远的六层楼完全断裂垮塌,街道两旁已经是废墟一片。然而当我们辗转两天到达绵阳后,据当地媒体报道青川县城在受一次较强余震侵袭后,整座县城又下沉了一米,这座曾经养育了数十万人口的美丽山城就这样在短短的十几天里,经历了瞬间的摧残和永久的毁灭,我们的兄弟姐妹,转瞬间从幸福安定的生活到了生离死别、家园被毁的绝境。
山东防疫队驻扎在平武南坝镇中学。相隔不远的是南坝中心小学,站在一片狼藉的残垣断壁上,悲伤的气息迎面扑来。5.12大地震中,南坝镇中心小学872名学生,除了少数同学在上体育课,大多数孩子在教室里。瞬间的剧烈震动后,中心小学的教学楼轰然垮塌,167个孩子在这次灾难中被夺去了如花的生命。地震已经发生了10余天,废墟上却依然散落着一些书包、红领巾、袜子等孩子们遗落的东西,依稀仿佛,好象还能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嬉笑着在草场上奔跑,而转眼又变成了另外一副画面:瓦砾里伸出的一双苍白的求救的小手;家长们像疯了一样,在废墟上刨着,哭声震天;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看着曾经风景秀丽而今满目疮痍的巴蜀大地,看着曾经衣食无忧而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骨肉同胞,我的心在颤抖,被眼前的这种景象所震撼。而更让我震撼的是灾区人民面对灾难的团结与坚强。正是因为同胞们面对灾情所表现出的团结与坚强,激励着数万名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化悲痛为力量,无论是在风餐露宿的街头,还是在昼夜拼搏的生命线上,无论是面对余震的一次次侵袭,还是面对生死的一次次考验,我和我的战友都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都咬着牙挺了过来!
19日,我接到了新的命令,取道青川奔赴绵阳向外转运那里需要紧急救治的伤员。就在这一天的晚上,遇到了在灾区的第一次大余震。刚刚住进扎好的帐篷内,顷刻间巨响隆隆,地动山摇,我和队友们抓紧帐篷的边角,又一次感到死神与我擦肩而过,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灾区同胞在灾难面前的恐惧和无助。在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直奔绵阳,饿了就啃口饼干,渴了就几个人分喝一瓶水,到达绵阳时已经是日落时分。连日来的劳累和精神的高度紧张,让大家的身体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
22日—23日,我和队友载着急需救治的伤员碾转飞驰在绵阳中心医院——成都双流机场——绵阳三院——绵阳火车站。搬运伤员、照顾病人、运抵等待——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清晨出发,夜里12点回到驻地,那两天,几乎连吃饭喝水的力气都用尽了。可是面对医院内外遍地的受伤群众,面对断臂少腿惨烈的场景,面对伤员因疼痛而扭曲的表情,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快,只有把伤员尽快地转移出去,才能为他们在与死神的抗争中赢得时间。受伤群众的悲惨令我震撼,更让我震撼的是灾区人民面对灾难时的善良、团结与坚强。
在将绵阳市中心医院一位全身70%烧伤灾民送往成都双流机场途中,我了解到,这位才33岁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震前在一家砖窑厂打工,起早贪黑的就想多攒些钱娶上媳妇,让家中的母亲过上好日子,大地震时,整个砖窑厂顷刻坍塌,当时正在烧窑的10个工人,有8人被埋在了下面,他和另外一名工人离火炉较远,侥幸逃生,却都烧成了重伤,在送往医院救治的途中这位被疼痛和残酷现实压垮的工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遍遍的喊着“我没救了,让我死……”,看着满身焦肉的同胞,为了赋予他活下去的勇气,激起他生的希望,我强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耐心的劝导他:“为了家中的老母亲,你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听到这里,这位汉子流泪了,由于他大面积烧伤,不能多说话。他对我眨了眨眼。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
我还运送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他的坚强让我动容不已。小女孩腰椎被砸断了,可她硬是没喊一声痛。在车上,大小便失禁的孩子看到被自己弄脏的座位自感羞愧,连声说着对不起。我安慰她说没关系,又把自己随身带来的牛奶往孩子爸爸的口袋里塞。孩子一边流泪,一边把奶推还给我:“叔叔,谢谢你,你们还要运送更多的伤员,留着自己喝吧。”那一刻,我哽咽不语,灾区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酸。
在绵阳中心医院的大厅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能他的亲人都在这次地震中丧生或走失了,老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伶伶的等待转运广东。按照规定,转运伤员身边必须有一名陪护人员,就在大家担心老人没人照应时,临床的一对夫妇把他们十几岁的女儿推到了老人身边:“爸爸有妈妈照顾,你去看护爷爷吧。”小女孩懂事的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躺在担架上的父亲,默默的守护在了老人的身边。
在这次大灾中,有一些本应该是在父母的膝下撒娇、乖巧的孩子顷刻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母爱,成了孤儿,有一些幸存者也因震魔不得不面对缺肢少臂的残缺人生,心灵上那莫大的创伤多么需要我们去抚平!六一儿童节那天早上,我和我的战友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为灾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擂鼓镇帐篷学校,在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气氛中,全体队员默默的把身上所有的钱送到38名孩子手中,当我们将要走出教室时,这些懂事的孩子们忽然全体起立,向我们敬了一个少先队礼,齐声说“谢谢叔叔!”此时,这些不是军人而身穿迷彩军装的医疗救助队员,在用不标准的军礼回敬之时,也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的感恩,看到了他们的坚强!在校门口,当地政府和学校的负责人赶上前来,握着队员的手说“天灾无情,人间有真爱,济南人就是我们的恩人,你们的情我们将终生难忘。”
每当我听到省市领导以及后续到达的山东救灾队员说起:“你是章丘人?你们章丘真厉害,在济南市各县市区章丘为灾区捐款最多,在全省县级也是名列前茅”时,我都为自己是章丘人而感到无比自豪。最初我知道章丘全市上下都在为灾区捐款献爱心的时候,我听说家里已经捐了1万多元。在灾区,当我面对成千上万瞬间消逝的鲜活生命,面对已经化成断壁残垣的废墟,我毅然决定让家里替我再给灾区捐款1万元。
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分秒必争的救援,似乎让我忘记了美丽的家乡。由于灾区通讯不好,和单位、家人报平安时通讯时常中断。每次有了信号后,手机上全是单位和家人的未接来电和一句句关切的短信。当恢复信号再次听到单位领导和家人的声音时,我竟一时说不出话来。有一次,我看到手机上竟有20多个未接电话,晚上抽吃饭的间隙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生病的老父亲哽咽着说:“我天天在看电视,看到灾区损失太严重了,看到一个个的伤员我很难过,但是看到那些受伤的小孩子们那么坚强,我又挺宽心,家里一切都挺好,市里领导、卫生局、疾控中心领导都到咱家来慰问了,还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领导对咱这么关心,你就放心的在那边好好干吧!别怕脏怕累,要向解放军学习,得为咱章丘人争光。”听到这里,很少流泪的我眼睛不由的湿润了。此时此刻,家的感觉是多么的温暖啊。然而,面对一个个变成废墟的家,面对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想想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到这片亟待拯救的热土上。
6月7日接到上级指示,作为首批进川的救援队,已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运输药品、物资、转运伤员的任务,踏上了回家的路。在灾区的二十多天里,我和队友们先后到达德阳市、安县、绵阳市、平武县、青川县、北川县、绵竹县等地,总行程10万公里,共接送专家15名,转运病号198人,为灾区群众运送药品、食品、饮用水、帐蓬、大衣、尸体袋等急需物资20余种3000余件。为山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运送援建板房材料,协助筹建了对口支援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的“山东济南擂鼓医疗卫生服务站”。在这些日子里,我克服余震不断、路途险峻、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困难,发扬章丘疾控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团结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精神,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在救灾一线被批准火线入党。
在这次大灾中,我作为第一批赶赴灾区的医疗救助队员,只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我的任务,二十多天天的水深火热,是我一生当中生命价值的一次彻底洗礼,我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读懂了生命的尊严,懂得了生活的美好,更见证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灾无情,但在全国四面八方爱的涌流汇向灾区之时,在数以万计的官兵冲向废墟之时,在无数的难民从废墟中爬出互帮互助重建家园之时,在身处后方的亿万同胞用各种方式关注灾区、支持灾区之时,我刻骨铭心的读懂了什么叫万众一心!什么叫众志成城!这就是灾区人民的希望,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的力量,为建设富而美的新家园共同努力。
2008年9月19日,王锋同志被授予“济南市抗震救灾模范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