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预案》

2009-04-06

    为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力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依据卫生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际,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患儿死亡。
    二、组织原则和工作机制
    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在地方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分层、分级、分区域建立救治体系,以属地化管理为重点,整合与调配全省医疗资源,实行省市联防联控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省卫生厅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各市医疗救治和重症患儿的会诊;市、县(区)层层指定定点收治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规范诊疗流程,做好重症病例的抢救和普通病例的医疗救治;县(区)以下医疗机构要将关口前移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家庭和托幼机构,做好排查和宣教工作。
    三、工作措施与要求
    ㈠成立领导组织和专家组。各市、各单位要迅速成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临床专家工作组,各单位特别是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的第一责任人,对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亲自抓,负总责,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各市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认真做好辖区内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
    ㈡尽快制订应对疫情高峰工作预案。各市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科学预测本市可能承担的最大住院患儿数和重症患儿数,详细制定疫情高峰期间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根据前期菏泽发病情况,综合考虑疫情发病规律,确定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急症科、感染性疾病科预留20%床位,做好接治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准备;ICU要预留30%的床位接治重症患儿。各市卫生行政部门情况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随时调整,统筹安排。
    ㈢整合医疗救治资源。各市各单位要合理调配医疗服务力量,重点安排好儿科、ICU、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力量,并做好小儿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及血液、药品和相关医疗用品的调配和储备工作,确保做好全省疫情暴发时的医疗救治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实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关心值班医务人员的生活,并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
    ㈣建立分级诊疗的医疗救治体系。在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的同时,要整合与调配全省医疗资源,分级诊疗手足口病患儿。省里成立领导小组和临床专家工作组,建立省市联防联控机制,采取划片支援、驻点援助的方式,重点培训、指导各市的医疗救治工作。市、县(市、区)层层成立临床专家工作组织,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力量分赴县(市、区)开展巡查,帮助、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市、县(市、区)要分别指定一定数量的定点医院,市定点医院分片区负责辖区县(市、区)内其他医院转诊的需要及时抢救的临床诊断重症患儿。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完善转诊规范,分层承担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县(区)以下医疗机构要将关口前移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家庭和托幼机构,加大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排查力度,及早发现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患儿,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㈤提高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每个市、县(市、区)都要指定至少1所定点医院,分别承担重症患儿和普通患儿的医疗救治工作。定点医院要配置ICU病房,至少设置5张病床,配备必须的治疗抢救设备,小儿呼吸机要多于ICU监护病房的床位数,小儿呼吸机与微量泵按1:4配备,150张床位的医院要配备不少于15台的心电监护仪,200张床位的医院要配备不少于20台的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不少于1台。加强定点医院的人员配备,院内专家组要由儿科、ICU、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经统一培训后组成,调配到定点医院和病区参加诊疗工作。诊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一旦患儿病情恶化,超出本院救治能力,要及时邀请省级专家会诊,尽最大努力减少患儿死亡。
    ㈥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按照分级、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分区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由参加过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培训班及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抢救的专家,就手足口病疫情上报和医疗救治有关规定、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治疗、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手足口病转诊流程、手足口病病历书写等内容对各市、县骨干力量开展培训,接受培训人员回去后要承担本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全员培训任务。对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要重点培训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能力;对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重点培训其重症诊断、重症鉴别能力;对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重点培训其重症抢救能力。此外,要采取制作下发培训光盘、编写手足口病诊疗手册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关专家、患儿家属和社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㈦规范诊疗流程,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按照《手足口病门诊预检分诊流程(试行)》和我厅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患儿登记、筛查和报告,提高重症患儿早期发现和抢救成功率。做好手足口病的报告工作,严禁瞒报,防止漏报、误报。对符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的要转至市级定点诊治,县定点医院承担普通病例的诊治和重症病例的筛查转诊。县定点医院要在市定点医院医师的建议下,按照我厅《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运流程(试行)》有关规定,规范实施重症患儿转诊工作,保证患儿转诊安全。对拟转诊的患儿,必须经专家组会诊并根据病情进行初步治疗;转诊时,转诊医院须及时与市级定点收治医院联系,充分做好接诊准备工作,转诊医师要向接诊医师交待病情,认真填写《转诊记录单》。对符合转诊条件的重症患儿,市级定点收治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诊时必须使用具备吸氧设备、人工辅助呼吸气囊等设备的救护车,并由医护人员陪同;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对于病情特别危重,不适宜转诊的患儿,原则上要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组织就地抢救。转诊病人的救护车在转诊结束后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严防交叉感染。
    ㈧全面保障血液供应和安全。各市要根据临床用血需求,科学合理安排无偿献血。血站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增设献血点、延长采血时间、启用应急无偿献血者队伍等多种形式组织公民无偿献血;供血要保持10—15%的全血比例,不得以提供成分血为由拒绝提供全血。各医疗机构要保证至少3天的急救用血储备,医务人员强化科学合理用血意识,严格执行输血核对制度,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