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王超同志被评选为:身边雷锋 每周之星
2012-07-13
2012年7月13日《济南日报·今日章丘》头版
王超同志在列车上救人的事迹在疾控中心传颂,他被市文明办评为“身边雷锋 每周之星”,刊登在2012年《济南日报·今日章丘》头版。同时,2012年7月12日《章丘晨报》7版也进行了宣传报道。附《章丘晨报》报道全文如下:
王超:“什么也没想,只要能救过来就行”
“最美80后” 为晕厥妇女人工呼吸
6月22日,市疾控中心收到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列车长盛显德发来的感谢信,信中称道:“王超医师全然不顾病人口吐白沫,对病人实施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而且没有进行任何防护,当时在场的旅客全部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小伙好样的,真不简单。”27岁的医生王超口对口为晕厥中年妇女做人工呼吸,被同事称为“最美80后”。
“最美80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救人瞬间,他到底想了些什么?7月10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市疾控中心,与王超面对面。
事件回顾
不顾病人口吐白沫 口对口人工呼吸
6月10日,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王超、曹长水等几名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积极对突发急症的病人实施救治,得到了全体乘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的高度赞扬。青岛客运段K1136次列车长盛显德回顾道:我值乘的青岛至南宁的K1137次列车在南昌站开车后,乘务员通知我说17号车厢有一名旅客突然晕倒,我立即赶到17号车厢,只见一名中年妇女躺在座位上,面色苍白,旁边旅客说她是晕车,刚才呕吐了两次就晕倒了,我立即通过广播寻找旅客中的医务工作者前来帮助救治。听到广播后,在硬卧8号车厢正在午休的疾控中心工会主席曹洪生带领曹长水主任医师、王超和石磊两名医生急匆匆赶到17号车厢,拨开围观的旅客,立即开展抢救工作,并让我们拿来了听诊器、急救药箱,曹长水主任医师和王超医生两人交替对病人进行心脏体外按压人工呼吸约20分钟,在不见好转的情况下,王超医生全然不顾病人口吐白沫,对病人实施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而且没有进行任何防护,当时在场的旅客全部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小伙好样的,真不简单。随即我联系前方车站来120急救车。列车到达向塘车站,我们一起将病人交到了车站,开展后续的救治工作。
本能反应
“什么也没想 只要能救过来就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名被同事誉为“最美80后”的王超,是疾控中心健康体检门诊内科医生,2008年毕业后就开始在疾控中心工作。“当时车上的人很多,空气流通也不好,心脏按压后,发现病人没有反应。”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超说,“我经过专业培训,实施现场施救,当时也是情势所逼,我什么也没想,只要能救过来就行。”
曹洪生告诉记者:“救治过程中,有个学生模样的女孩过来帮忙,可以看得出是学医的,但是没有实践经验,王超为了争分夺秒的救治病人,自己一会做心脏按压,一会做人工呼吸,大约持续了近半个小时。” 谈起当时的情况,王超只是笑笑说:“这没什么,作为医生,这是职业本能,碰到哪个医务人员都会这么做的。”
同事敬佩
“他是疾控中心的骄傲”
“王超是个很细心的小伙子,我们查体科每天来往查体的群众非常多,查体大厅放置的多台饮水机几乎天天都要换水,自从他来科里工作以后,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就不用操心了,饮水机再没出现没水的情况。”王超的同事笑谈到,“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敬佩,这么年轻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义举,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曹洪生说:“看到乘客都为王超竖起大拇指,我们感到很骄傲。”
据了解,王超同志现在担任疾控中心团委书记,他经常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送温暖、办实事”活动,深入农村,为农民免费查体、接种疫苗,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组织青年团员到各学校,开展“健康讲座进校园”活动,针对吸烟、酗酒、吸毒等现象,通过文字、数据、图片对学生进行剖析和探讨,倡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盛显德列车长在感谢信中说:“对于贵单位职工这种救死扶伤的高风亮节,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佩,尤其是王超医师不顾个人安危,视病人生命高于一切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学习那种对工作,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学习那种对社会、对他人热情相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