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疾控精神,凝聚事业发展的正能量,经过层层推荐,区疾控中心评选出了“2016十大疾控标兵”,同时掀起了向疾控标兵学习的活动热潮。他们战斗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一线,甘于奉献,扎根平凡岗位、致力履职尽责,严于自律、固守职业信念,用行动书写年华,用品格践行忠诚,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打造出了疾控品牌和技术优势。为此,本网以系列报道的形式,来逐一展示十大疾控标兵的风采。
勇于担当尽职责 疾控战线结硕果
——记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科科长李春生
今年48岁的李春生,已经在疾控战线工作27个春秋,先后从事过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工作。作为一名疾控老兵,他始终履行疾控工作职责,为章丘疾控事业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
默默奉献 尽职尽责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初夏,李春生刚毕业分配到卫生防疫站职业卫生科,就参加了全省职业卫生危害项目调查。由于当时单位车辆紧张和调查时间限制,他和同事就骑上自行车,冒着酷暑日烈,携带着监测仪器,深入煤矿、石灰窑、粘土矿、化工厂,布点、采样、送检等一系列忙碌工作,使他感悟了疾控工作的艰辛,也使他学习到了老一辈防疫工作者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由于生活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肠道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时有暴发。此时,李春生刚调整到流行病科,就遇到数起甲肝、伤寒、出血热、布病疫情的暴发,他不怕脏不怕累,不分昼夜,按时收集病人粪便、血液,采集可疑食物、饮用水、鼠肺,指导病人隔离,开展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等,为一起起暴发疫情的控制与消除,发挥了灭火队员和排头兵作用。
由于工作需要,2013年他被调整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当时正值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关键时期,为了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确保有关指标达到验收标准,他与科室成员一道,不分节假日,克服家有病人需要陪护等困难,深入医院科室一线,查找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不规范问题,梳理工作流程,解决薄弱环节,补录工作信息,完善工作资料,大家众志成城,为我区创卫成功做出了贡献。在实践工作中,他始终不忘技术的科学作用和应用价值,经常深入医院、社区、村居,指导传染病防治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通过传授、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与基层一线工作者交流,言传身教地将技术规范、标准、技巧与实际工作充分融合,解决了基层理论与实践、策略与落实脱节的矛盾,科学技术的传播、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冲锋在前 敢于担当
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破了卫生防疫事业近几十年的风平浪静,流行病学工作者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全国形势严峻,传染源控制困难,感染来源危机四伏,全国都处在查源、堵塞漏洞的工作氛围中。我区提出了“堵住源头不输入、一旦输入不扩散” 的工作目标,查源、堵源、灭源就成了流行病学的重中之重。李春生来到非典防控机动队,昼夜值班,一接到有疫区车辆和人员进入章丘的信息报告后,他就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携带着几十斤的消毒液,奔赴医院、学校、工厂、车站和检查点,测量体温、详细询问来章人员的接触信息、车辆及物品预防性消毒等,详尽的调查,严密的人员管理措施,消除了一个个风险,为堵住源头不输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作为济南市第三批抗震救灾队员,李春生奔赴四川北川县,驻扎在擂鼓镇玉米地里,当地湿度较大,被子经常被打湿,加上初期没有固定吃饭地方,经常吃当地人的麻辣饭菜,引起了肠激惹征。为不影响整体工作,他隐忍病痛,在划分的责任区域内,指导建立了震后疾病监测网络、传染病调查处置流程,开展了病媒生物消杀,尸体处理等,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不但被省卫生厅评为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并荣获三等功,还在抗灾一线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外,他还参加了5.20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和普集上皋村倾倒化学污染物事件处置,发挥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模范带头作用。
辛勤付出,获得了累累硕果。李春生承担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在省、市考核中赫然列先,他还多次被评为济南市卫计委和区卫计局疾病控制先进个人,获得章丘卫生系统第三批拔尖人才和德艺双馨优秀医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