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宝藏,守护历史脉源---普集街道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

文物是历史的绝唱,是文化的荣光,是时代的回响。

普集街道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由章丘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共同组成的文物普查队,深入田间地头、偏远山区、街头巷尾、追寻史迹,认真扎实的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

在古文物遗址处,工作人员认真复查,用洛阳铲在地上面进行勘探,通过勘探了解该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分析地形地貌,确定四至。

东岭山上,白云山下,瓦屋水库的旁边,金水河畔的桥上、广袤的乡野田间、荆棘从生的地头堰边、村庄里的大街小巷…普查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责任扛起对文物、对历史的敬重。实地调查中,普查队员严格遵循四普外业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利用无人机、照相机、RTK测量仪等专业设备,对文物本体、保护范围进行打卡定位、拍照测绘,详细采集文物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等信息数据,全方位拍摄文物的全景、局部等不同区域的高清照片,确保普查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大夫石位于东岭山的鸡冠岭上, 石上,明嘉靖年间章丘县令刘凤池题写的《东岭山远眺》两首五律诗依稀可见。石大夫悬壶济世、医治病人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长白山下的石峪寺系章丘区文保单位,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名录,1938年的2月16日,就是在这里,普集儿女揭竿而起,点燃抗日烽火,成立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揭开了章丘人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序幕。

大佛村的董家圈门系三普名录,圈门上方,里外各雕有“仁厚里”“敦睦风”三字,做人厚道、和睦邻里、与人为善、宽容包容的倡导和教化,从古传到了今。

袭家大院里,年关晒银、接济穷人的故事,让这个建筑精美的大院,多了温暖的故事。

袭氏宗祠,明嘉靖年间,袭勖先辈发奋攻读、清廉自守、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如绵延不息的清泉,一辈又一辈浸润着村里人。

笔者作为一名文化站长,曾有幸于2009年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晃十五年已过,附一则掠影,与岁月同讲我和文物保护的故事,与春秋接力守护文物的那份初心。

2009年,文物三普之大夫石

2009年,文物三普之刘氏宗祠

2009年,文物三普之拓片

2009年,6月16日在济南日报发表三普随笔,并有幸得到济南日报编辑朱春娃老师的肯定。

2009年,三普征文《走过文物普查的日子》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征文中获奖。


信息来源: 普集街道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