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病人和猪(其他如牛、羊、鸡、鸭等)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患有乙脑的病人或病猪后,病毒就会在蚊子体内繁殖,它们叮咬了健康人之后,就会把病毒传染给人。乙脑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7、8、9三个月。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型脑炎起病多急骤,开始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同时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精神不振及食欲减退,有的还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惊跳、眼睛长时间固定看一个方向、说话口齿不利等。如果不能早期诊治,病情进展,小儿则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1℃,昏睡、、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四肢瘫痪、呕吐加重,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减慢,最后呼吸停止。少数严重病儿可表现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四肢发凉、呕吐咖啡色液体,甚至死亡。大多数病儿在发病后10天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缓解。
由于乙型脑炎所致脑部病变范围大,包括大脑皮层、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甚至脊髓均可受到损害,所以乙脑与小儿智力发育关系较大。乙脑对智力的影响取决于患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发病后治疗效果。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治疗效果不好者则对小儿智力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患儿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痴呆、失语、耳聋等。
乙脑是一种愈后较差的传染病,但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均已清楚,家长们要注意,在乙脑发病高峰的夏秋季节,当小儿出现高热、呕吐不适,或发现一两岁的孩子忽然哭闹,同时手击头部,并伴随发烧,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防止病情加重。如果小儿已出现了不同程度智力损害,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并对小儿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预防措施:①及时接种乙脑疫苗;②清理积水。蚊子从卵发育至成蚊在夏季只需5--7天,雌蚊每次产卵多达l50--300个。蚊子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其中卵、幼虫、蛹都是水中生长的。应整治河沟水塘,填平洼地,及时清除容器积水,消除蚊子滋生地。③每天清理猪圈等家畜养殖场所的卫生,家畜养殖场所和人的居住场所分开,在牲畜饲养地、厕所等蚊虫孳生地,喷洒除虫剂;④安纱门、纱窗,晚上睡觉要用蚊帐、蚊香,出门作业最好涂皮肤用驱蚊剂,尽量穿长袖衣裤;⑤发现乙脑病例,要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