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57人遭蜱虫叮咬 18人死亡

2010-09-09



 

蜱虫吸血前与吸血后的差别
  

河南557人遭蜱虫叮咬 18人死亡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多人被一种叫做“蜱”(读音同“皮”,当地俗称“草鳖子”)的八爪小虫咬伤后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据了解,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监测,截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鉴于目前这类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1-2周,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据了解,该病很容易出现误诊。若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响病情和预后。

    据新华社消息,近两年在山东蓬莱、湖北荆州等地也先后有类似病例报道。

他们被毒虫咬死

    记者从信阳市解放军154医院传染病科了解到,该科收治了不少被一种叫蜱虫的虫子咬伤的患者。且大部分患者都来自于河南信阳市商城县。

    毒虫,在河南商城县出现。

    吴德政蜷缩在床上,这名73岁的老中医不断抽搐。他伸出手,像是要抓住什么,断断续续地喊:“娘呀,我疼呀……”他通体高烧,咳着血、上吐下泻,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在呻吟了三四天后,多个器官功能相继衰竭。

    6月11日,吴德政死了,留下一段儿子为其拍摄的挣扎呼叫的视频和一大堆医学书。临死前,吴德政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蜱虫叮咬所致。

    蜱虫也在商城县鲇鱼山乡出现。

    该乡平塘村村民鲍祥义,喜欢赤膊上山干活,被蜱虫叮咬。从5月13日鲍祥义肋部出现红包到最后死亡,只有9天时间。

    5月22日,鲍祥义多个器官开始衰竭,血小板锐减使血液难以凝结,他手腕部被吊针刺破的血管,一直淌着血,必须有个人专门按压。一天之内,他仅输氧就花了两千多元。当天,鲍祥义转院到信阳,还没被抬上手术台,就停止了呼吸。

    7月3日凌晨,龚正成也告别人世。他是庙岗村村民,脚上被蜱虫叮咬。临死前一天,他牙关紧闭,水米难进。和鲍祥义一样,他腕部的“血直淌”。

    到7月底,“毒虫咬死人”的事,已传遍商城县的十里八乡。

    河南发现的蜱虫,在草里,有植物的地方就有,虫子很小,肉眼都看不见。听说很多人都死了,现在都没人敢上山采茶下稻地干活。一老者问记者,“什么时候能救救我们?”他说,只要下地,就肯定会被蜱虫咬住。“我年纪大了,不怕,咬死就咬死了,不种地吃啥?”

误诊:感冒、脑炎、精神病

    去年商城已出现因蜱虫而死亡的病例,但许多村医仍不认识此病,诊断为感冒、脑炎等。

    商城县探访的7起疑似病例死亡者,初发病时首先找的都是村医,且都被诊断为感冒。其中,村妇曾泽平被错误诊断的病种最多。在治疗中,她先后被诊断为感冒、精神病和脑膜炎等。

    曾泽平住在商城县鲇鱼山水库边,去年夏天,她去拎猪食,忽然觉得很困。虽然在村医处被当做感冒,进行输液。几天后,因高烧,她开始胡言乱语。但曾泽平每夜会疼醒一二十次。随后,曾泽平被丈夫岳昌余送往商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说我老婆有精神病,我就把她送到了县精神病院。”岳昌余说,在精神病院里,她被约束住,喂吃镇定药后,平静了很多。

    几天后,曾泽平全身抽搐,大小便不能自理,又转到武汉某医院。治了五天四夜仍无果,曾泽平在剧烈抽搐中,咬烂了自己的舌头,被送回商城。

山东1人疑被蜱叮咬死亡

    据中国之声消息,山东省蓬莱市新港街道湾子口村也出现一位村民疑似被蜱虫叮咬而死亡。

    崔大爷向记者回忆起了老伴从发病到去世的全过程,“7月15日左右,老伴去山底下自家地里拔草,想种点豆子,回来的时候发现脚踝上起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红包。”崔大爷说,尽管在此后的三四天时间里,红包都没有消肿,但两个人“都以为是蚊子咬了,根本没在意。可从咬过后的第四天开始,中午老伴洗完澡,到了晚上,就开始浑身疼。”

    7月中旬正值蓬莱最热的三伏天,面对浑身疼痛、发烧、恶心的崔阿姨,老两口都以为是“中暑了,于是吃了点Vc银翘片,当天稍微好了一点。”然而到了第二天,崔阿姨的体温就烧到了将近39℃,儿子就把她送到了村里的卫生室。到了第三天,“老伴的手就开始不听使唤,不停的颤抖。我们以为中风了,医生给打了抗生素,发现烧的更严重了,意识也慢慢模糊,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状况。这时候,我大儿子说太严重了,赶紧把老伴送到了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医生说是中了病毒,被安排在了血液科,随后开始抽血,做各种检查,做了67项检查,也没找到病因,住院三天人就没了。”

    在烟台市毓璜顶医院给出的死亡记录上,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9月8日下午,山东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齐鲁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采集蓬莱当地的病毒样本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病毒分析。

蜱与疾病的关系

    八爪毒虫——蜱,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有硬蜱,软蜱之分。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虫体形特别小,平时比芝麻大一点,吸血后比黄豆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不出来。蜱虫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通过爪分泌更多毒素。

    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它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

    1.直接危害

    蜱在对人或动物叮刺吸血的时候,在人的身上找一些松软的部位,比如颈部、腋下、头皮,叮咬进去,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

    2.传播疾病

    ⑴森林脑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

    ⑵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⑶莱姆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⑷Q热: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

    ⑸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⑹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蜱媒回归热病原体可经蜱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

预防蜱叮咬的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对于进入室内的蜱、螨,首先要消灭来源,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住房,并经常打扫干净,墙面缝隙也要抹平。同时,禽畜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为了防止蜱、螨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黏胶涂于20cm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附近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

    2.在蜱栖息地劳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尽少裸露身体,穿紧口长袖衣裤,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可喷涂避蚊胺等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

    3.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夹、烟头烫等方式等将蜱除去,也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4.如发现叮咬,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伤口周围可用0.5%普鲁卡因局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5.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6.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市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