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无雪干旱的冬天,使流感病人明显增多,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今年1月1日到1月18日,北京报告甲流病例51例,已经出现一例甲流重症患者,一例危重症患者。自去年12月起,山东再次在监测过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已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26例。从1月1日到1月20日,云南全省确诊13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4例重症,1例死亡。
春节一天天近了,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开始筹划着往家奔,1月19日,中国最具规模的出行潮----春运正式启动了,春运的客流也将达到高峰,人员流动,人群聚集,也带来了传染病的隐患,甲流或许会随着返乡潮的到来,进行一次“冬春季大迁徙”。另外,春运车厢内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回家过节饮食、睡眠混乱,加上天气变化、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都是导致人们在春运和春节期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原因。为了让大家过个平安年、健康年、快乐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人们,在春运回家过节期间应注意预防常见的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多地现甲流,预防是关键
甲型H1N1流感最近在北京开始活跃,上海、广州等地也出现了甲流患者。1月17日,承德市检测到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北京每天因为高烧就诊的2800名患者中,约有80人感染了甲流。此外,甲流正在向季节性流感转变。13日,北京市卫生局首次公布了可提供防甲流中药——金花清感颗粒的30家医院名单。
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春运是预防甲流的关键战役”,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说话、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空气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亦可通过手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而春运的人群密集度非常高,人们需要在狭小的空间中共同相处较长时间,将会大大增加甲流的传播几率。
因此,春节回家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佩戴口罩,即使是普通口罩也可以预防甲流;尽量减少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和别人对话的时间,注意保持距离,并注意保持和其他人的坐立角度,避免口鼻、口口相对,都可以减少传染甲流的风险。
◆高危人群尽量在当地过年
此外,在交通工具上同样要注意勤洗手、用消毒纸巾、免洗消毒液等。如出发前出现了感冒等不适症状,应推迟出行,不要强行出门,否则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等“高危人群”来说,尽量在当地过年,如果一定要出行,除注意携带慢性疾病常用的药品、急救药品外,最好有家人陪同,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有利于方便急救。此外,在旅途中一定要注意活动身体和通风透气,比如多到车厢接头处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旅途中水果牛奶补充营养
此外,专家还提醒到,春运期间,人们经历了长途旅行之后,身体疲惫,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下降。同时,拥挤的候车厅、长途汽车、火车上人群密度大,通风和卫生条件都较差,密切接触频率增加;再加上出行途中条件所限,人们很难做到勤洗手,所以感染的几率相对高。专家对此表示,大家在回家的旅途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洗手。
同时,在长途旅途中,可带些煮鸡蛋、牛肉干、牛奶等补充体能,还可以带些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维生素,最好随身携带一些止泻药、感冒药和晕车药。
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后2周后产生的疫苗抗体就可以发挥作用。新的流感疫苗,一针三防,既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又能预防普通季节性流感。
◆北京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重启
另据统计,今冬流感流行季开始至今,北京市共报告6起集中发热,3起发生在幼儿园,2起在学校,还有1起在集体单位。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坦言,目前流感防控面临很多危险因素,今年冬季雨雪极少,气候干燥,更易于流感病毒的传播。此外,随着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强,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增强,春节期间出行与亲朋好友聚会,增大了人群相互接触的频度与密度,不排除局部发生流感的流行或暴发,可能会形成甲流和季节性流感共同流行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的流感高危人群中,出现流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随着学校陆续放假,课外补习班将代替学校成为集中发热疫情的风险点。为此,北京市卫生局已经重启60岁以上老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充足睡眠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有可能出现不断的、不可预期的变化。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坚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多饮水,勤洗手,常通风,充足睡眠,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好个人卫生清洁,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在车上吸烟和随地吐痰。尽量远离人潮聚集处。乘客要衣着舒适,注意保暖,在火车、飞机及汽车上有空调的时候要尤其注意,不要出汗后随意脱衣服,随时注意出发地与目的地的温差变化。适当在途中利用列车到站的空隙下车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搬运行李后及手扶车厢等物品后,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防止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的方式提高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