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潜伏身边多发病

2015-05-14
   
    新闻背景:7月6日上午,人民日报社工会联合会、健康时报社、北京朝阳医院联合举办大型义诊,近600人前来咨询。
    “您看看我会不会癌变啊,我体检出来了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全家人都很担心。”
    封国生大夫仔细看了患者的体检报告说:“您现在胃部出现萎缩,有中重度肠化现象,容易往肿瘤方面转化,一定要重视治疗。目前的治疗要先从清除幽门螺杆菌开始,治疗幽门杆菌的同时治疗胃炎,才能有效遏制癌变。”
    这是7月6日上午,人民日报社内一场大型义诊现场的情景。
    封国生是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院党委书记,这也是他新任医院理事会理事长后,率医院专家首次举行的大型社会义诊活动。
    作为北京市医改试点单位,北京朝阳医院新的决策机构医院理事会在此前两天宣告成立。北京朝阳医院是北京市东部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达到1万多人。
    理事会由7人组成,包括理事长、执行院长、职工代表、专家代表共4名内部理事和社会知名人士、周边社区代表、管理学者共3名外部理事。理事长是医院的法定代表人,对医院运营管理、执行理事会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按照干部管理有关程序经市医院管理局批准,理事会聘任或解聘执行院长和副院长。医院运营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熬不得:风心病的手术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脏和全身的情况。如果一直熬着,把身体其他脏器也熬坏了,就没办法做手术了。
    ■骨皱纹:人长骨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就像人老了脸上会长皱纹一样。骨刺不会让人产生不适的症状,除非压迫到了神经或脊椎。
    ■关节鼠:脱落的关节软骨、组织碎片在关节腔里游荡,就像小老鼠乱窜,跑到关键的部位,就给卡住了,稍微动一动,这滑头的老鼠跑了,就又能走了。
    ■跟人急:中国人忌讳看心理科,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精神病,是不正常的。很多头痛头晕,可能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关键词:数脉搏、风心病
    义诊专家:杨新春,朝阳医院理事会理事、心脏中心主任;陈牧雷,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婧,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治医生。
    经常头晕数数脉
    63岁的王大爷身材高大,但说起话来却中气不足,原来他存在窦性心动过缓,还查出有颈动脉斑块,最近偶尔会觉得头晕。
    杨新春说,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自律性降低,窦性心律时心室率小于60次每分钟。轻度的心率下降,如在55次至60次每分之间,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过慢,就会影响重要脏器供血,比如引发脑供血不足,病人就会有头晕,甚至晕厥。
    头晕也可能是动脉斑块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杨新春指出,“颈动脉斑块是引发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就像水管长了水垢,管子出问题了。”
    他建议,如果再出现头晕症状,最好先自己数数脉,量量血压,如果脉搏低于每分钟50次就要及时就医。
    怎样数脉:手心向上,手肘伸直。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手腕的拇指侧,找到脉搏后用手指轻微压迫手腕。数脉搏30秒,结果乘以2即每分钟脉搏。如果心律不正常,就需要计数一分钟,并且多测几次(正常的脉搏为每分钟60到100次)。
    瓣膜有病不能“熬”
    51岁的王阿姨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慌气短、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现在全靠药物治疗,她一直在纠结究竟做不做手术。
    陈牧雷告诉她:“风心病的手术治疗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脏情况和全身情况。如果您一直熬着,把身体其他脏器也熬坏了,就没办法做手术了。到底何时手术,一定要定期随访,观察心脏和全身的情况,综合评估后由医生来决定。”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患者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如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之后引发了心脏瓣膜病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约占40%;近些年发病率明显下降,约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27%。
    关键词:骨刺、骨密度、关节鼠、腰椎间盘突出
    义诊专家:孟祥龙,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骨头也会长“皱纹”
     一位老太太一脸焦虑:“我拍片子发现长骨刺了,要不要紧啊?”孟祥龙笑着说,“人长骨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就像老了脸上会长皱纹一样。”
     孟祥龙说,很多人闻“刺”色变,以为骨刺是像刺一样扎进肉里,这是望文生义。骨刺学名骨疣,是脊柱、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关节内软骨剥脱可以导致骨刺生长,同时合并软骨下神经纤维的外露,引发关节疼痛、关节变形、身体僵硬、肌肉无力等症状,否则骨刺本身不会有让人产生不适的症状。
    因骨刺生长引发不适的患者,应多休息、少运动。骨刺压迫到神经或脊髓,可先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若三个月后仍无缓解则考虑手术。炎症引发的疼痛,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物治疗即可。
    “走”出来的两种病
    很多患者人不走路没事,一走路就会出现腰疼、大胯疼、小腿沉、足部麻木疼痛等症状,需要走走歇歇,医学上称之为下肢间歇性跛行。孟祥龙提醒大家,腰椎管狭窄和下肢血管病变,都会引发上述症状,就诊时要注意区分,选择对应的骨科或血管科。
    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腰椎管狭窄,神经受到压迫而缺血,从而引发臀部、大小腿的无力和不适,在行走后加重。
    下肢血管病变,也可能会引发跛行。肢体活动或行走时肌肉耗氧增加,需要的供血量随之增加。血管供血不足,造成供氧的不足,就引起了局部的酸胀、疼痛等症状。
    孟祥龙表示,这两种病因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有可能误诊,一定要注意鉴别。
    骨密度不能只测手腕
    “大夫,我怎么就骨质疏松了呢?我平时很注意营养搭配的。”
    孟祥龙一边招呼这位心急的就诊老人坐下,一边看着她的体检报告,“您的骨质疏松已经有点严重了,需要服药了,不然很容易出现骨折。”
    老人很疑惑:“这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单位每年组织的体检中有测骨密度的,就是把手伸进去就测出来的那种,我都没有问题的。”
    孟祥龙解释说,“骨密度的测量,不能单靠一个点。前胸、腰椎、股骨、手腕这四个关键点一个也不能少。特别对于更年期以后的女性,身体不同部位的骨流失是不同的。腰椎和髋部是特别容易骨折的部位,要重点监测。”
    会点穴的“关节鼠”
    一位大爷探着头,找着骨科大夫后,就安心地排队等着。轮到他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给大夫讲自己遇到的怪事儿:“我经常走着走着,就像被点了穴似的,给卡住了,走不动了。”
    “您当时是什么感觉呢?出现了之后多久能缓解?疼的部位一样吗?”孟祥龙问得很详细。
    老人说:“从去年开始,卡住后我慢慢踢踢腿,又能走路了,每回疼的地方还不一样。”
    “您这关节里面有个小老鼠。”孟祥龙进一步解释说,“人年龄大了,有了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病等,体内的一些关节软骨、组织碎片脱落,在关节腔里游荡,我们医学上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关节鼠。就像是有个小老鼠在关节腔里面乱窜,一跑到关键的部位,就给卡住了,稍微晃晃腿,动一动,这滑头的老鼠跑了,就又能走了。”
    “那要不要动手术呢?”
    孟祥龙说:“如果不太影响生活的话,可以不用管它。如果发作很频繁,就要找只猫来抓这只鼠了。只需要做个关节镜手术,开个小口,把这些碎片取出来,就可以根治。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肌肉是个“发动机”
    53岁的周先生半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了手术,但术后总是觉得腰发沉,走路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他担心这是不是手术引发了其他并发症。
    孟祥龙仔细查看了片子,确认不是手术引起的,而是术后腰背肌肉力量没恢复造成的。
    他解释说:“这个手术通俗一点说就是:剥开腰椎后部肌肉——打入定位针——植入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手术过程需要剥离肌肉,对肌肉会有影响。另外,植骨融合也需要有个过程,因此术后一段时间腰发沉是正常的。”
    孟祥龙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肌肉的恢复和骨头的融合同样重要。骨头是“支架”,肌肉是“发动机”,如果肌肉力量没有恢复,“发动机”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患者就会感到腰部使不上劲,发沉发酸等。
    孟祥龙说,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恢复腰部的肌肉力量。手术后3~6个月要主动锻炼背部肌肉,多做“燕子飞”——趴在床上,以腹部为支撑点,抬头、挺胸,同时抬起四肢,让身体像燕子在飞一样。每次5秒钟,反复多次。
    还可以热敷、理疗来缓解,若腰沉得很厉害,要及时就医。
   关键词:甘油三酯、低血糖
   义诊专家:潘永华,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他汀管不住甘油三酯
    他汀类药物是经典而有效的降脂药物。可是,在义诊中,一位高血脂患者指着自己一年比一年高的甘油三酯,不解地问医生:“我一直吃着阿伐他汀,怎么没什么效果啊?”
潘永华说,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都属高血脂范畴,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效果不错,但降甘油三酯的效果一般。
    而这位患者恰恰是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却并不高,所以服用阿伐他汀效果自然不佳。潘永华建议,用主要针对甘油三酯的力平之来代替阿伐他汀。
    夏季重防低血糖
    夏季最重要的是要防止低血糖。潘永华说,长期低血糖会损伤脑细胞,影响记忆;血糖如果过低,还可能危及生命。
    “夏季有的人可能食欲不振,吃不太多而导致低血糖。另外,有的患者可能睡眠不规律情况加重,这会影响清晨的空腹血糖。”潘永华说,夏季测血糖一天至少测四次,早上空腹一次,从吃第一口饭算起,三餐两个小时后各测一次,一周测一两天。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慌、出汗、饥饿、眼前发黑等,如果此时测出的血糖低于2.8,就肯定是低血糖了。不过潘永华提醒,如果平时血糖一贯较高,比如在14、15左右的,出现了上述症状,即使测出血糖在6~7范围内,也算是低血糖反应了。
    关键词:手抖、头疼
    义诊专家:李淑娟,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手抖未必帕金森
    神内咨询台前,三名患者彼此非常熟悉,“这个住我对门,这个住我楼上,我们都有手抖。”其中有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头不停摇摆着,手抖得很厉害,他们都怀疑自己是帕金森病。
    李淑娟说,手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引起的是静止性震颤,手指就像数钞票一样,不由自主地颤抖。此外,帕金森患者还有“面具脸”(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眨眼少,表情呆板)、肌肉僵硬、起步困难、步伐小而快等特点。
    手抖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特发性震颤大多由遗传因素导致,随着年龄增加,震颤会加剧。李淑娟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一般可以不治疗,必要时可服用阿尔马尔。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也会引发手抖,但仅限于手臂,另外还伴有心慌、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等症状。
    肝性脑病则会引发扑翼样震颤,即当两臂平举,手指分开时,会出现手臂向外偏斜,腕和掌指关节快速而不规则的阵发性屈伸动作,如同鸟儿拍动翅膀一样。此外,喝酒、药物中毒、老年痴呆症等也会引发震颤。
    一说看心理科就跟人急
    “大夫,我头痛,睡眠特别不好,您看是不是脑子有问题?”43岁的齐大姐还没坐定,就急切地问道。待李淑娟详细询问了病史,看了检查单和片子后,告诉她并没有脑神经方面的问题,或许只是心理问题。
    齐大妈有些急了:“大夫,你以为我在骗你吗?我是真头疼……”记者注意到,就在咨询的这十几分钟内,齐大妈总是坐立不安,挪挪凳子,看看手表。
    李淑娟是一位辨别真假神经内科疾病的高手、快手。
    李淑娟说,人们提到头痛头晕,睡不好,总先来看神内。其实,当各项检查显示患者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很可能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李淑娟说,中国人忌讳看心理科,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精神病,是不正常的。其实,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经过专业医生的对症治疗,都会有效果的。
    关键词:脾虚湿盛
    义诊专家:黄粤,朝阳医院中医科主治医生
    一半人戴着“乏力帽”
    黄粤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起先还担心自己的职称不高,又年轻,群众不信任。没想到她是这次义诊结束最晚的大夫。已经中午12点多了,她面前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黄粤问得很细,给每个人都号脉、看舌头,非常认真,一上午忙得水都来不及喝。
“今天来的人,接近一半都有乏力、便溏、头晕沉的症状。”黄粤说,在中医看来,这一类症状的病因叫做脾虚湿盛,与患者本人的脾虚以及暑湿盛有关,可以找中医辨识体质喝汤剂。但如果没条件,可以找一味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是治疗脾虚湿盛的常用药,凡有乏力、懒言、头晕,就像戴了顶帽子一样,胖大舌、齿痕舌,大便稀而不成形等症状的,可以服用。
    配合服药,还可用薏米加红豆熬粥喝,山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煮粥,也可以炒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