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生部近日通报,今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四成,主要原因为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其次为误食亚硝酸盐、有机磷等农药污染食品。请看专家为大家介绍——
减少中毒 必须严把入口关
细菌是祸首
细菌--食物中毒之祸首。每年夏秋季节,由于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加上人们聚餐、生吃蔬果和凉菜或吃未彻底加热饭菜的情况较多,因此总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而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是发生的次数还是人数,都占世界上全部食物中毒的50%以上。可以说,细菌是食物中毒之祸首。
易发场所
易发场所--家庭、食堂和餐馆。近年来,我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已由原来的个体摊贩转变为家庭(占42%),居第一位。其次的易发场所为集体食堂和餐馆。究其原因,与农村居民在家举办婚宴和生日宴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聚餐是《食品卫生法》管辖盲区、家庭聚餐定义不规范(如购买个体摊贩出售的熟食在家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等因素有关。
1994年,发生在青海省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在一次家庭聚餐后,有1397人出现了腹痛、腹泻、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经调查,所宰杀的牦牛生前感染了沙门氏菌,宰杀后存放了24小时。由于当地有吃开锅肉的习惯,不仅加工时间较短,在加工过程中也未做到生、熟分开,结果暴发了食物中毒。
常见中毒食物
常见中毒食物--肉食、谷类和蔬果。动物性食物一直是国内外最常见的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因为家畜、家禽和鱼贝类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它们在生前、宰后、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遭受污染的几率增加。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居第二位的有毒食品是谷类和蔬果类,约占27%。其他食品占10%。还有22%的食物中毒尚未找到原因。
常见致病微生物
◎肠道致病菌 在所有的食物中毒中,由肠道致病菌引起者最多,其中沙门氏菌为我国食物中毒病原菌之首。这不仅因为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还因为它可以污染畜、禽、蛋、奶、蔬果等各类食品。其次为变形杆菌(可引起感染型、中毒型和过敏型三型食物中毒,有毒食品常为冷荤菜)、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发烧、以呕吐为主,有毒食品多为奶及其制品)和副溶血性弧菌。目前还有些细菌性食物中毒未鉴定出菌名,主要与实验室食物中毒检测技术和水平有关。
◎病毒 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诺若病毒、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戊肝等疾病。目前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细菌性腹泻。
◎寄生虫 通过食品传播的寄生虫主要是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可引起肝吸虫病。还有阿米巴原虫、管圆线虫,感染后可引起阿米巴痢疾、管圆线虫病。
与普通胃肠炎区别
●食物中毒多呈暴发流行。以上述食物中毒事件为例,它几乎占据了所有发生食物中毒的可能因素,如原料污染(牦牛生前感染)、储存不当(宰杀后放置24小时)、生熟不分和加热不彻底(吃开锅肉)等,必然引起食物中毒暴发。
●中毒者症状基本一致。
●患者发病与摄入同一种食品有关。
●无人传人现象。
●采取措施后控制快,不发生流行余波。
救治十字法
排毒--如催吐、洗胃等。
禁食--以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补液--可纠正酸中毒并消炎。
消炎--如发热时需使用抗生素。
对症--以减轻症状。
预防措施
◇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洗手;
◇禁食野生蘑菇,慎食野菜、死因不明的水产品和畜禽;
◇不食用超过保质期限和腐败变质的食品;
◇不把冰箱当“保险箱”;隔餐隔夜回锅煮透;
◇蔬菜瓜果浸泡洗净;
◇加工、存放都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制作凉菜原料应新鲜、现吃现做;
◇发生食物中毒后,及时向市卫生监督所报告,并保留剩余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和设备。举报电话: 0531-83323887 83323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