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对当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据不完全统计,这种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超级细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
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已启动抗“超级细菌”的药物研究,浙江也有医院开始给病人检测这种细菌,广东也已储备治疗药物,部署防范“超级细菌”。
究竟何为“超级细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疑
“超级细菌”泛指耐药性细菌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研究显示,这些超级细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其中有些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的抗生素都“抗药”。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逐渐进化出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监控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副主任罗晓黎解释说,“超级细菌”这一名称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它并非传染病,而是一种感染。
据她介绍,医学上没有“超级细菌”的说法,“超级细菌”就是泛指耐药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而“泛耐药细菌”早就存在于我们周围。“超级细菌的出现并不是狼来了,而是狼本来就已存在于我们周围。”细菌耐药性是一个老话题,比如大肠杆菌就具备泛耐药的特点,它就可以叫做“超级细菌”。另外,早就存在具有超强耐药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等也属于“超级细菌”家族。
提醒
预防“超级细菌”应注意“手卫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预防“超级细菌”的根本策略是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产生耐药性的危险来自于人们越来越盲目地超量使用抗生素,促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据资料统计,超级细菌的名单正越来越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达20万人,其中有40%是属于滥用抗生素。卫生部门最新的一项监测表明,我国部分省市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超过了50%。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而来自北京一份报纸的网上调查显示,超六成的被调查者有在非医嘱情况下自行服用抗生素的经历,而滥用抗生素这一现象的背后,还有超越医学科学的原因。曾光说,属于老百姓就诊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的原因,要通过健康教育来解决。而属于医院靠卖抗生素赢利的原因,要在医改中加以解决。 应注意“手卫生”,所谓“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部卫生是减少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和对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主要措施。”
反思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个社会问题
谈及“超级细菌”产生的原因,罗晓黎认为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据她介绍,早在2004年,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就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与此同时,罗晓黎表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个社会问题。虽然医院定期更换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研发脚步却已跟不上细菌变异的步伐。另外,由于过分的实用主义以及部分患者追求快速治疗的心理,造成患者“自愿”使用抗生素,主动要求用“高档”药,能静脉注射就不口服,总之倾向选择见效快的方式方法。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她建议,患者应该对抗菌药物有正确的认识;医生开处方时,不应倾向于使用广谱抗生素,没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须要用,就必须提出临床的指标,用的过程中,要尽量留有余地;抗菌药品销售业也要严格把关;同时也要管控好抗生素在农业以及畜牧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