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可穿羊水毒婴儿

2015-05-08


    塑化剂

    比三聚氰胺毒20倍

    伤害基因遗传下代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大量食用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专家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的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

    台湾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危害很大,对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塑化剂可穿羊水毒婴儿 台媒痛斥“祸及子孙”

    环球网5月31日消息,“塑化剂风暴恐祸及子孙?”这是台湾媒体《今日新闻》对台湾社会这一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最新评价!据其报道,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30日说,研究成大医院76位孕妇后发现,她们体内DEHP浓度是美国孕妇的13倍。更恐怖地是,“塑化剂还会穿透孕妇的羊水,直接进入婴儿体内”。

    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所教授李俊璋表示,台湾孕妇的MBP(邻苯二甲酸酯DBP代谢物)达81%,比美国高4.5倍,DEHP则高了13倍。

    台湾公共卫生学会30日开记者会说,民众除非长期且经常食用掺入DEHP的食品或饮料,只要尽快停止进一步暴露,健康风险应甚低。DEHP或DINP皆无明显之生物累积或生物放大之现象,检测体内残留之塑化剂含量或尿液中之代谢物含量并无法评估长期暴露之情形,台湾民众无需因此事件而特别进行血液或尿液检测。对于婴幼儿或孩童之健康情形,尤其是生殖危害,若有所疑虑,可求助于专业医师进行诊断。

    台湾公共卫生学会也建议立法院尽速制订通过“公共卫生师法”,以达教、考、用、训合一制度,保障人民生命、身体、财产安全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应订定标准强制检验,要求业者在制作或进口玩具、童鞋、文具、化妆品、食品器具、容器、包装等民生用品时须合乎检验标准。

    5月28日一名越南籍妈妈曾出面表示,怀孕时因为天气热、没食欲,所以特别喜欢喝珍珠奶茶、罐装果汁等,每天至少喝1到2杯。加上担心宝宝会遗传丈夫的过敏体质,因此服用了不少维他命、益生菌和乳酸菌等药品。没想到宝宝出生时,生殖器只有米粒一般大小,现在虽然已经8个月大,但也只有1公分长,不到同年龄男婴的1/3。因此,也让这名妈妈怀疑,是否因为怀孕期间吃的食品含有塑化剂有关。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在日前特别抽取了200位香港市民的血液样本,检验过后居然有99%以上的样本含有塑化剂,该校生物系教授黄港指出,这可能是透过空气与食物接触,间接证明塑化剂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或累积。黄教授也表示,该系曾做过实验,喂老鼠食用塑化剂食物,生下后代几乎都是雌性,就算生下雄性,生殖器官也会比正常小三分之二。人类长期透过各种食物吸取塑化剂,对男性很可能也造成影响。

    塑料玩具也含此毒

    5月30日,记者联系到几名业内人士,他们自曝国内玩具中多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从事玩具批发生意近20年的老王向记者坦言,国内塑料玩具中多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因为添加了这种增塑剂的玩具材料成本低,而且可使塑料变得柔软,增强手感。医学专家称,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

    化妆品保鲜膜在列

    事实上,塑化剂不只存在于饮料与食品里,它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以及化妆品中,如指甲油、香水、发胶……

    据称邻苯二甲酸酯能使指甲油降低指甲脆性、使发胶在头发表面形成柔韧的膜而避免头发僵硬、使护肤产品增加皮肤的柔顺感,同时还可作为一些产品的溶剂和芳香的固定液。

    据台湾一家电视台介绍,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除了塑胶容器、日用品、玩具外,连保鲜膜都可能含有。

    专家吁开展专项检测

    5月30日,香港媒体爆出猛料,香港99%样本血液中验出有塑化剂。

    广州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血液中存在塑化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们长期食用了含塑化剂的食品或药品,消化吸收后积聚在血液里。他认为,既然香港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含有塑化剂,不排除大陆人体内也存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个控制塑化剂的规范标准。”专家呼吁,大陆应该立刻开展一次塑化剂专项检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