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2015年7月疾病预报
2015-06-30
七月,是北方最炎热的季节,也是肠道病原体最活跃的时期,由于高温炎热,人体体液的消减明显,相关性疾病发病风险加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发生几率明显提高;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以苍蝇、蚊子为主的媒介昆虫密度会明显增高,均会引起相应机械性传播疾病如痢疾、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另外也会因病媒生物叮咬引起流行性乙脑、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传播。提醒市民给予关注和重视。
一、肠道传染病
1、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感染。为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环节。注意水源、食物进食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因此预防控制该病,应养成良好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相关单位特别是集体餐饮单位应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搞好“三管一灭”(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
二、虫媒传染病
1、流行性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2、登革热 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乙脑和登革热疾病作为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关键是做好个人防护和疫苗预防,家庭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确保疫苗接种效果,接种时间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
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家庭要经常性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三、高温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1、出现中暑症状如何处理?
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2、如何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员,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