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2024年8月疾病预报

2024-08-21

八月正值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进入高峰期;随着雨季的来临,野蘑菇等有毒植物中毒发生机会增加;均增大了季节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几率,同时八月易出现高温酷暑、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成为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提醒市民给予关注和重视。

一、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5-7月是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极少数也可出现死亡。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感染型中毒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伴有发热;而毒素型食品中毒除了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有发热症状。

2、有毒植物中毒  目前已进入瓜果的旺季,人们生食次数明显增多,但由于忽视腐烂、霉变对植物的影响,也可引起有毒植物中毒,如桑椹和荔枝中毒等。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养成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习惯。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冷藏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贮存冷藏时,应生熟分开;储存过的食品食前需彻底加热;保持厨房、食品容器等的清洁卫生;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此外,发生腹泻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诊。

三、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高温、烈日暴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诱因,户外作业人员如环卫工人、快递员、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1.做好防暑措施 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避免日光暴晒,穿着浅色、轻巧、宽松、透气的衣服,同时注意控制户外活动时长。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应了解高温天气注意事项及作业时间要求。当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也可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2.注意科学饮食 多喝白开水,不用饮料、含酒精饮品代替白开水。主动饮水,少量多次。大量出汗后建议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及时补充盐分,避免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衡。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等。饮食要清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食物,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3.合理安排作息 日常生活中需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劳累的症状后要及时休息。要保持所处环境阴凉、通风,避免在炎热的环境中剧烈运动。

4.中暑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四、雨季防病

夏季雨量充沛,易出现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不仅会对民众出行和生活造成困难,还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的流行,如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皮肤病等。因此发生暴雨洪涝后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个人卫生,做好健康防护。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积水、污泥、垃圾等,可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保持住所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做好受污染水井的清淤消毒,管理好猪圈畜棚及厕所卫生,要在指定区域排放垃圾。

进行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的预防及杀灭,主动做好“除四害”活动,及时清理鼠粪鼠洞、垃圾杂物,翻盆倒罐清除积水,防止“四害”孳生;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使用蚊帐、蚊香、杀虫剂等灭蚊蝇防叮咬,预防乙脑等蚊媒传染病。

同时,暑期学生安全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暑期的安全教育,避免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