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气转凉,加上假期复工人员流动性大,可能会加大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做好旅途卫生,注意出游安全。
一、流行性感冒
进入秋季,天气昼暖夜凉,人体呼吸道黏膜易受冷热刺激,国庆假期返程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尤其进入秋冬季后,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出现交替或叠加流行,应注意预防
1.及时按需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建议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良好的卫生习惯
触摸公共物品后,可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
3.保持规律的健康习惯
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鸡蛋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4.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
在旅游景点、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流感样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注意室内通风,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停留。
5.及时就医防重症
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戴口罩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尽可能详细回复医生有关问询,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10月仍处于流行季末期,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极少数也可出现死亡。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1.保持卫生习惯
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2.注意环境卫生
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3.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直接接触病人、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吸入气溶胶都能引起发病。
1.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食用贝类等海产品时要煮熟煮透。
2.正确的消毒方法
建议学校及家长主动学习并掌握诺如病毒污染物的消毒方法。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患儿污染的衣被、地面、物体表面应使用含氯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消毒。同时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3.感染后居家的注意事项
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最好安排独立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