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节交替阶段
实际上隐藏着很多健康隐患
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疾病
要躲过这些危机
可要多多留神
“多事之秋”容易遇上……
1.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高血压、脑溢血、心肌梗死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这是因为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乱穿衣”患感冒
换季时节,街上能看到有人穿着短衫短裤,还有人穿长袖长裤、毛衣、外套等。很多人会因为不习惯夏秋换季时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掌握不好添减衣服的分寸。
有一句俗话叫“春捂秋冻”。“秋冻”应该理解为:秋季虽然气温慢慢变凉,也不要过多地增加衣服,因为此时气温不稳定,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稍有出汗吹风,很容易感冒。
建议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根据情况适时增减衣物。另外,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单、毛巾被等抵御夜凉侵袭。
夏秋交替之季特别容易滋生病毒、细菌,易引起腹泻。秋季腹泻大多是因为病毒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加上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因此,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着凉,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虚而入。
最典型的是沙门氏菌,夏秋两季是它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呼吸道对天气的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性较差,容易引起感染而发病。因此,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还需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敏感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原因之一,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
换季时,环境以及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使角质层的防御功能减弱,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粗糙、刺痛、吸收力变差、潮红等问题。此时,一定要避免给肌肤增加额外的刺激,所以最好不要使用磨砂膏以及含有酒精和高浓度酸性成分(例如果酸、水杨酸、杏仁酸、维甲酸等)的保养品或药物。
改善换季敏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肌肤的防御力,避免刺激。此时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修复效果的产品,完善肌肤的皮脂膜。但需要注意,如果肌肤不适非常严重,就要及时到皮肤科就医面诊,不要自行乱用护肤品或药物。
预防:提高免疫力 远离换季病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油炸食品,少吃腌制、加工以及烟熏的肉类。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高蛋白质低脂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饮食规律,三餐按时吃等。
2.适当增加运动
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运动,在公司一坐一整天,回到家马上瘫在沙发上,周末休息了也要宅在家。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自己的体质。
3.按时睡觉不熬夜
经常熬夜的人会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抵抗力下降,而且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也都会找上门来。这主要是因为熬夜时人的正常生理周期被破坏,抵抗力也就会随之下降。
4.适当补充蛋白质
人体在与外界环境作斗争,维持自身免疫力过程中,“抗体”是其必不可缺少的战斗“武器”。而蛋白质正是形成抗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可以多摄入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很多,日常吃的牛奶、鸡蛋、禽、瘦肉、鱼、虾、蟹肉等,还有大豆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