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
◎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病毒基因变化多样。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预防艾滋病 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已波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青少年是受艾滋病威胁的主要人群,但更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力军。预防艾滋病、战胜艾滋病,所有人责无旁贷。多一个人了解艾滋病,就少一次感染的机会。多一份对患者的宽容,就少一份无知带来的恐慌。正如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所言:“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我们和他们一起斗争,为他们而战。”我们要献出一份爱心,去抚慰受伤的心灵,用红丝带去装点一个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和关爱的美丽新世界。
历届主题
(1988年—2011年)
世界艾滋病日自设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围绕主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主题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国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使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公众人人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以争取最后终止艾滋病流行。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1990年】“妇女和艾滋病”(Women and AIDS) 这个主题要求从国家这个高度,引起全世界对妇女这些特殊问题的重视,同时也突出了妇女参与全球与艾滋病作斗活动的必要性。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Sharing the Challenge) 这个主题的目的在于呼吁各国政府都要行动起来承担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责任。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A Community Commitment) 这个主题要求以社区为中心做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人人都要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而不应将此看作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的任务。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Time to Act) 1989年以后,全世界艾滋病蔓延在加速。人类再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特别是那些艾滋病疫情还不是很严重的国家更要分秒必争,立即行动起来投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
【1994年】“家庭与艾滋病”(AIDS and the Family)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艾滋病的流行。
【1995年】“共享权益,同担责任”(Shared Right,Shared Responsibilites)在防治艾滋病的斗争中,提出这个口号是为了要使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能分享防治艾滋病的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权获取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有权得到物质帮助;同时,也有责任承担相关的义务,把该国的、本机构的物资和信息资源提供给其它国家和机构分享。
【1996年】“一个世界,一个希望”(One World,One Hope)这一主题的意思是共同努力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向所有其生命受到艾滋病流行侵害的人提供关怀和支持的社会。为了更深入、更持久地在全球开展与艾滋病的斗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改为世界艾滋病运动。此举的目的在于,在推广和规划两个方面取得更实际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成本的效益,并扩大在全世界动员工作的范围和影响。
【1997年】“艾滋病与儿童”(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此主题的中心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正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存在的世界中,他们正在对付的不仅是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正在暴露于艾滋病流行的问题,他们还要对付由这次流行所导致的问题和直到现在还是成人所面临的问题。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这次运动的目的是动员青少年努力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并加强对那些受到艾滋病传染和影响的青少年的支持,促进和保护他们的人权。
【1999年】“倾听、学习、尊重”(Listen,Learn,Live!) 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活动中,应倾听儿童和青少年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共同讨论涉及他们的各种问题,包括性与艾滋病。提倡相互学习,开展成人与儿童/青少年、青少年间、成人之间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消除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并懂得如何避免感染艾滋病毒和珍爱生命,动员青少年参与到支持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活动中去。
【2000年】“男士责无旁贷”(Men Make a Difference) 旨在动员男性在艾滋病防治运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是提高男性的警醒意识和突出他们在控制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鼓励男性与艾滋病作斗争将成为最可靠的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方法之一. 【2001年】“你我同参与”(I care,and You?)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Live,let Live)
【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Live,let Live)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Women,Girls,HIV and AIDS)
【2005 年】“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 世界艾滋病运动(WAC)选择“遏制艾滋、信守承诺”为其2005到2010年的主题。
【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艾滋病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主题强调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承诺、共同参与,号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恪尽职守、履行承诺。
【2007年】12月1日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艾滋病的英文全称是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即“获得性免疫系统缺乏综合症”,简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Aids”。这个简称的字面意义就是“援助”的意思。
【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
【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正视艾滋,重视权益,点亮反歧视之光”(Keep the light on HIV and human rights)。
【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
【2012年】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