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寨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5年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
字号:
大 中 小



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
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正常血压值是90-140/60-90mmHg。高血压病人的非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它已成为治疗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重型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治疗。由于可减少药物的需要量,因此任何药物治疗都应配合非药物治疗,主要办法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减轻体重】肥胖可引起血脂升高、血压升高,加重动脉硬化,对心血管及脑血管都十分不利。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适当减轻体重。方法有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多摄入水果蔬菜;增加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健美操等。应把减重看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而采取危害身体健康的方法。
【限制钠盐摄入(非常重要)】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2-5克为宜。具体做法是:食用低钠食盐和无盐酱油,并在减少食盐的同时使用甜、酸、辣、麻等佐料。味精虽无咸味,但其钠的含量是食盐的80%左右,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面粉、大豆、豆腐、毛豆、马铃薯以及许多新鲜蔬菜都是低钠食物,尽量不食用咸肉、腊肉、咸菜等含钠量较高的腌制品。
【减少膳食脂肪】动物脂肪能升高血中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人的心、脑及周围血管等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食动物脂肪如肥肉、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蛋类每周3-4个。
【增加钾、钙、镁的摄入】含钾较高的食物有稻米、玉米,蔬菜中的各种绿叶菜如菠菜、油菜、卷心菜、韭菜,各种豆类及马铃薯,蘑菇、香菇、海带、木耳、花生、瓜子,水果中的橘子、柠檬、香蕉等。含钙较高的食物有豆制品、奶类、虾皮、紫菜、海带、木耳、蘑菇等。(某些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如菠菜、苋菜、茭白、竹笋、荸荠等,不宜与含钙高的食物同食)。含镁较多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奶类、绿色蔬菜、海产品等。
【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除肾功能不全者外,高血压病人不应过分限制蛋白的摄入,尤其应增加一些优质蛋白的摄入。例如鱼类蛋白质、大豆蛋白质能减轻钠盐对血压的不利影响,保护心脑血管,起到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的作用。经常饮用一些脱脂奶、酸奶等食物,对降低血压很有好处。
【戒烟、限制饮酒】吸烟后可加快心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易发生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并发症。饮酒后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内分泌激素升高,使血压升高,而且饮酒可增加对降压药物的抗药性。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戒烟,限制饮酒。如果一定要饮酒,建议男性每日酒精量少于20~30g,女性少于10~15g。
【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节奏较慢的体育锻炼可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运动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和频度。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年龄=180(或170),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有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量过大。
【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态稳定】暴怒、紧张、厌烦、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都会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而使血压产生波动、升高,加重病情。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高血压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持长期合理的有效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血压的。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高血压患者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应学会“冷处理”。例如当要发怒时可告戒自己过五分钟再发怒,这样五分钟后可能就不会再发怒了。对于一些令人烦躁焦虑的事,可采取暂时忘却的方法,跳出现实的烦恼,或沉浸于对既往幸福时刻的回忆,或陶醉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有益于稳定血压。培养业余爱好,休闲精神生活,为了缓解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可有目的的培养一些清闲、优雅,能陶冶情趣,宁静心神的个人爱好和业余活动,如观赏花卉鱼草,欣赏轻松的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并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适当参加一些诸如旅游、垂钓、跳舞等体育活动。
【准确测量血压,定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一定要保持血压稳定。因为血压忽高忽低可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所以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并且遵医嘱调整用药,切不可擅自减少药量。准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是四定: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定部位。科学的用药时间为血压峰值前的1-1.5小时用药。
颈椎疾病:
一、发病原因
(一)机体的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逐渐走向衰老,颈椎同样也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原因,椎体、小关节及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慢性劳损。各种超过正常活动范围的活动或超过正常随能力的长时间的活动都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如:不合适的枕头、长期低头工作者、长期仰头或歪头工作的,这些病人早期往往表现为反复落枕。
(三)外伤。在颈椎骨质退行性变化、椎体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外伤容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治疗时应当特别注意。
(四)咽喉部炎症。咽喉部的后方就是颈椎4—6节,颈椎4—6节是活动度最大、最容易发病的节段,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渗出很容易诱发颈椎病,或使病情加重。
二、什么人容易患颈椎病?
(一)从年龄上讲,中老年人患颈椎病的较多。
(二)从职业上讲,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 会计、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三)从睡眠姿势上讲,由于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4—1/3时间是在床上度过,当枕头过高、过低或枕头的枕芯材料不当,不良睡眠姿势持续时间较长,不能及时调整,日常生活中有不良姿势,例如经常躺着看书、看电视,因其头部长久呈单一姿势,也易发生颈椎病。
(四)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易患颈椎病。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性损伤等导致的颈椎损伤。
(五)另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如先天性椎管狭窄。
三、怎样预防颈椎病?
(一)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运动锻炼。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三)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四)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五)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流感的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9.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优先接种人群: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①6~59月龄婴幼儿。②≥60岁老人。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⑥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⑦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⑧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②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③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①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②中、重度急性发热者。③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④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①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②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肉注射。③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10.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一般1~2周。对于那些虽已接种疫苗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预计难于获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药物预防及投药时机、疗程、剂量等也应由医师来做出判断。
(1)中医预防: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①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生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②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苏叶、荆芥,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
(2)饮食注意:患流感后,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禁吃咸食:食用咸食后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等症状。而且过咸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局部引起咳嗽加剧。禁食甜、腻食物:甜味能助湿,而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故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糖果、饮料、肥肉等。禁食辛热食物:辛热食物易伤气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故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尤其葱一定要少吃。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气味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导致黏膜收缩,使病情加重,而且也不易消化。同时还应忌烟酒。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