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议题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中共济南市章丘区委、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于2023年8月23日印发了《济南市章丘区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章发〔2023〕8号),现就文件有关内容作以下说明。
一、政策背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区实现工业强区跨越发展的奋进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制造业的部署要求,加力提速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此行动计划。
二、决策依据
为确保文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章丘区工信局先后向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统计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城乡交通运输局、区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等26个部门单位和18个街道(镇)书面征求了意见,并根据部分单位反馈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提报区司法局进行了公文法制审核。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区工信局安排专人到重点企业进行了上门调研,并就三年发展目标指标体系、重点项目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情况,分别与区统计局、发改局、投促局、生态环境分局、城乡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镇)进行了深入沟通,章丘区委常委、副区长李琦对文稿起草进行严格把关,并向章丘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和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审议稿。
文稿经章丘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殿学签批后,报区政府办公室进行审核,并呈送区委常委、副区长李琦,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签批。8月23日上午,边祥为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行动计划》(审议稿)后,立即报送区委办公室法规科审核,并呈送区委办公室主任黄洪占、区委书记马志勇签批后印发。
三、出台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把握省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鲁政字〔2022〕201号)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树牢工业强区的鲜明导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按照“创新驱动、龙头引领、建链强链、集群发展、高效生态”的工作思路,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提能级,壮主体、延链条、聚集群、育生态,全力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强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重要举措
《行动计划》主要分为七大版块。第一版块总体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第二版块发展目标,从六个维度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细化分解;第三版块产业发展重点,明确了章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点方向,即加快构建“2+2+3”的新型产业体系;第四版块产业空间布局,我们提出了构建“两区三廊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第五版块实施路径,我们启动了六大攻坚行动;第六版块强化了五项保障措施;第七版块明确了三项工作机制。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把握破与立、量与质、新与旧、远与近的关系,明确了要坚持高位推动、创新驱动、项目拉动、数字赋能、政策促动、低碳集约六项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
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从“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创新活力、品牌影响力、数字能力、绿色动力”六个层面,对29项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集中利用三年时间,统筹推进制造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三力齐发”。到2025年,重点实现6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1、工业规模总量稳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其中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50亿级企业达到10家、10亿级企业达到10家、亿元级企业达到18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
2、优质企业群体日益壮大。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5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700家。
3、现代化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以交通装备、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为先导,机械装备、建工建材、食品饮料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为支撑的“2+2+3”产业体系日益完备,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稳定在9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以上。
4、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75%以上。新认定马德里国际商标12件,新创建“好品山东”品牌6个,山东省知名品牌35个、优质品牌24个,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位居全市前列。
5、数字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供给充分迸发,组织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300 个,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达到115,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
6、绿色发展效能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批济南市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突破90家,节能减排主要指标领先。
(三)产业发展重点
突出制造业当家引领,坚持存量崛起与增量激活相结合,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构建“2+2+3”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七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700亿元。
1、做强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一是做强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坚持培强龙头、做大配套、多链对接,发挥中国重汽、中集车辆、临工机械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集聚虹吸效应,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壮大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三大产品集群,打造全国最大的冷链车生产基地,国家重点汽车制造集聚区。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500亿元,2025年突破700亿元。二是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聚焦打造生物质材料产业共同体,发挥圣泉集团头部企业引领作用,以明泉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壮大以刁镇化工产业园为代表的高端化工及电子化学品材料集群;依托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加快中白新材料产业园、山能新材料产业园研发孵化、产业化进程,打造国内最大的特种尼龙研发生产基地;依托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做大山东能源光电晶体产业园,建设国家级人工晶体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中国晶谷”。力争到2023年产值达到300亿元,2025年突破700亿元。
2、做大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做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深化以企招商、平台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投行招商、产业链招商,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以科兴生物、华润双鹤利民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培育医美、特医食品、医疗检测、医疗大数据等新业态。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二是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依托“一轴五核”(即以齐鲁科创大走廊数字经济产业带为轴,以山大地纬产业园、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齐鲁物联网产业园为核),支持山东致群、百度标注等企业加快发展,鼓励迅风电子等企业上规提效,加快海尔卡奥斯、浪潮智能终端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推进神驰微电子等一批高端电子制造项目建设,实施大汉科技5G+全连接工厂等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晨星工厂”。同时,前瞻布局生命科学、空天开发、柔性电子、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力争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2025年突破300亿元。
3、做优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一是做优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以伊莱特、卧龙电气、山东章鼓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风电核电能源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精密成型、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装备、工程机械。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340亿元,2025年突破500亿元。二是做优建工建材产业集群。鼓励中建八局、万斯达等住宅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装配式建筑产品集群;支持大汉科技等重点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打造建工机械产品集群;引导华凌电缆、江河玻璃幕墙等企业发展优质品牌,打造绿色建材产品集群。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16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三是做优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鼓励可口可乐、银鹭食品等企业集团总部加大在章增资扩产力度,支持百脉泉酒业、欣和食品等企业上新创新,全面加快华润雪花啤酒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食品工业体系。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40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
(四)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形态成片、功能分区、产业成群、开放融合”的工作思路,推动产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两区三廊多园”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互融共促的产业空间布局。
1、“两区”:推进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刁镇化工产业园调区扩区,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2、“三廊”:主要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济南智能智造走廊、北部新动能发展走廊,构建南北呼应、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齐鲁科创大走廊:主要借助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等科创平台,加快龙山国际创新城、空天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发挥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山大地纬产业园、中白新材料产业园、中国晶谷产业园等园区集聚功能,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高端商务和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全省科创新高地。
济南智能智造走廊:主要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串联高新、历城,辐射带动滨州邹平、淄博周村等地,加快济东绿色铸造产业园、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园区规划建设,并依托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济东智造新城等园区,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增材制造等产业,打造全省知名创新创业和智能制造高地。
北部新动能发展走廊:紧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契机,串联临空产业片区,全力推进济南刁镇化工产业园调区扩区,释放小清河章丘港效能,加快推进章丘低碳环保产业园、小清河章丘港配套物流园等园区规划建设,发展壮大新材料、临空经济、临港经济、生态环保等产业,提振济北绿色新材料产业。
3、“多园”:以“两区三廊”范围内的合规特色园区为主体,兼顾目前街道(镇)产业园区发展实际,按照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他园区向“两区三廊”合规园区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园并举”的发展格局。
(五)实施路径
主要组织实施6大行动:一是实施创新引领行动。重点抓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等4个方面的工作,争取三年内新认定市级以上首台套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6件,推动200个创新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制修订国际标准达到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达到490项,成功认定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二是实施项目攻坚行动。做好技改升级、招大引强、大项目引擎三篇文章,通过实行领导干部包挂、“项目管家”制度,持续开展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双百”活动。力争三年内,完成工业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1%以上。三是实施企业攀登行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分级培育、梯次攀登”的原则,努力打造“百亿航母”、“十亿版块”、壮大“亿元群体”。力争三年内,过亿元企业达到180家,其中重汽属地收入过600亿元,重汽商用车、重汽动力、圣泉、明泉、伊莱特等7家企业过100亿元,利民、卧龙等10家企业过50亿元。四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坚持以工赋章丘为引领,通过加快实施一批大数据平台项目、引育一批优秀数字服务商、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园区、打造一批示范标杆企业“四个一批”,力争三年内突破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50 个以上,新培育省级晨星工厂3家和济南市级智能工厂5家、数字车间10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5个,推出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五是实施绿色领跑行动。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强化“两高”行业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再造、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体系,加强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六是实施本质安全行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夯实安全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加快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六)保障措施
通过加强政策助力提升、人才助力提升、金融助力提升、要素助力提升、环境助力提升,为重点规上企业和临规企业配备专业服务团队和服务专员,为企业家打造“创业安心、办事顺心、经营放心、生活舒心”的发展环境,创优营商环境的“至优名片”。
(七)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区工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督导考核、宣传引导,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促的“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高位推动格局。
五、关键词诠释
(一)“2+2+3”的新型产业体系:以交通装备、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为先导,机械装备、建工建材、食品饮料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为支撑的“2+2+3”产业体系。
(二)“两区三廊多园”
1、“两区”:推进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刁镇化工产业园调区扩区,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2、“三廊”:主要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济南智能智造走廊、北部新动能发展走廊,构建南北呼应、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3、“多园”:以“两区三廊”范围内的合规特色园区为主体,兼顾目前街道(镇)产业园区发展实际,按照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他园区向“两区三廊”合规园区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园并举”的发展格局。
(三)六大攻坚行动;创新引领行动、项目攻坚行动、企业攀登行动、数字赋能行动、绿色领跑行动、本质安全行动。
六、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章丘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具体联系人:孙玮
联系方式:0531-83366026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