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政策文件要求,章丘七中严格对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从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师、条件保障、特色发展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等维度开展全面自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体系完善,特色鲜明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模块课程,确保艺术类必修课程达到6个学分(108课时) 。在此基础上,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章丘民俗剪纸》京剧进课堂等,将非遗技艺和地方戏曲纳入课堂教学,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积极探索“艺术+科技”融合模式,引入数字绘画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升课程吸引力。例如,美术教师孟应革指导学生创作的摄影作品《仰望》,在济南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班级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同时,音乐组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将基础乐理知识录制为微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时间则聚焦于作品分析与实践创作,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二、艺术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成果丰硕
学校构建“普及+提高”的艺术活动体系,形成“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品牌”的艺术教育生态。每年四月份举办“逐梦青春”校园艺术节,涵盖文艺汇演、师生书画展等多类活动,2024年艺术节参与学生达2300余人次,占全校总人数的85%。日常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分级部组织班级合唱比赛,艺术教师报告会,师生书画展等等。例如,李坤老师指导的戏剧《饭卡》获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戏剧专场一等奖,并代表济南市参加全省展演 。
在艺术实践方面,学校注重德育培养,组织艺术教师、部分学生参观三山峪红色教育基地,利用课上时间宣传参观心得,并以三山峪红色精神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师生原创书画展,创作原创歌曲《热血三山峪》获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三、艺术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专业过硬
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14人(音乐6人、美术8人),师生比1:189,学历达标率100%,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师资结构呈现“专业引领+多元发展”特征。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1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师张铠老师,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窦洪梅老师、山东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齐永臻老师,全国电教说课一等奖李坤老师,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梯队。
- 专业成就突出:美术齐永臻老师作品入选全国美展,齐永臻老师作品到巴黎卢浮宫展览,获国家级收藏认证2项;音乐李坤老师、袭明老师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 教研成果丰硕:由于学校地处乡镇,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相较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音乐组团队致力于课题研究,建立以窦洪梅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课堂实录,社团活动,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阶段性总结等,较好的完成了章丘区级课题《农村高中学生试唱练耳算个培养的策略研究》;
- 培训机制完善:严格按照上级安排按时参加各种培训计划,教师年度参训率100%,除此之外,根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特点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
四、条件保障:设施完备,投入到位
学校艺术教育场地设施达到国家标准,现有专用音乐大教室2间、专业琴房8间,美术大教室3间、舞蹈排练厅1个、音乐器材室1间,美术器材室1间,多功能演艺厅1个,为学生营造沉浸式艺术体验空间。
经费投入方面,近三年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器材购置、活动组织、教师培训、组织校内活动、更新合唱服装、舞蹈服装、乐器等消耗品,确保教学需求。此外,学校还对在各级赛事中获奖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
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科学规范,全面覆盖
学校自2015年起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覆盖全体学生,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测评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模式,基础指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占40%,学业指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占50%,发展指标(校外学习、艺术特长)占20%(含10分加分项) 。2023-2024学年测评结果显示:优秀率28%,良好率45%,合格率25%,不合格率2%,较上一年度优秀率提升5个百分点。
为确保测评公正,学校建立“双师互评+学生自评”机制,邀请校外艺术专家参与特长生测试。同时,针对测评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如器乐演奏技能不足,开设专项提升训练,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 课程深度不足:部分校本课程仍停留在技能传授层面,缺乏文化内涵挖掘,未系统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知识。
2. 活动参与不均衡:高三年级学生因学业压力,艺术活动参与率仅60%,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3. 师资结构待优化:戏剧等专项教师短缺,现有教师需跨学科承担教学任务。
4. 测评数据应用不充分:测评结果未与教学改进形成有效联动,个性化培养方案尚未完善。
(二)改进措施
1. 深化课程改革:后期准备联合专家开发校本教材,结合普集街道三山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等元素融入艺术课程,增强文化浸润 。
2. 创新活动形式:在高三年级开设“艺术减压工作坊”,通过音乐疗愈、绘画心理分析等形式,将艺术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提升参与度。
3. 加强师资建设: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弥补戏剧教师的空缺,选派现有教师参加“艺术教育专项研修班”,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4. 完善测评机制:建立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测评结果,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艺术发展计划,实现精准培养。
七、自评结论
综合自评,学校在课程建设、活动开展、条件保障等方面成效显著,特色发展成果突出,但在课程深度、资源均衡等方面仍需持续改进。未来,学校将以教育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为指引,进一步优化艺术教育生态,努力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少年。
济南市章丘区第七中学
202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