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字号:
大 中 小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项目深化攻坚”,服务发展更加有为。
1、实施“质量强区”战略。2024年,我区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2个,入选首批“泉城好品”品牌13个,新增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家。2024年5月,我区被评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区县”。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平台注册量480余家,访问量9700余次。2024年6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报,其中,我区作为全省10家区(县)之一、全市唯一区(县)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入选山东省政府激励名单。
3、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3项。建立标准化项目培育库,培育入库企业180家。推进辖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637家企业累计上报 6411 项标准,涵盖 9864 种产品。
(二)强化“三品一特”监管,安全底线更加坚实。
1、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268名食品安全总监和2349名食品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完成抽检4300批次,核查处置立案率100%。承接食品安全国家评价性抽检,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全区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走在全市各区县前列,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疫苗使用单位检查覆盖率100%,荣获“山东省药品安全监测工作通报表扬集体”“济南市药物滥用、药械化安全监测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经营单位1100余家,发现整改隐患318项,下达监察指令书185份,立案处罚51起。
3、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电动自行车、钢筋水泥、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等15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450余家,立案处罚10起,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持续优化“三个环境”,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1、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牵头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集中抽查,涉及22个部门,涵盖35个检查任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1073户次,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依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状态)6444户次,让包容审慎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企业。扎实开展年报信息公示工作,企业年报率达93.83%,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2、全面优化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开展涉企“四供”、物业服务、旅游景区等行业价格收费专项检查200余次。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虚假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办各类违法案件716起。
3、全面优化消费环境。2024年,受理各类消费咨询投诉举报200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有效投诉办结率100%。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为消费者办理退货3000余件,退款金额达50余万元。推行ODR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建立ODR企业131家,消费纠纷自行协调和解率达到90%以上。开展放心消费规范提升活动,对100家放心消费单位完成规范提升,基本覆盖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消费等重点消费领域,放心消费品牌效应凸显。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落实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企业年报率达到85%以上。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企业和基层负担。
(二)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认证认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案件,在推进高质量高效能执法上取得新突破。
(三)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完善“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统一回复”的工作机制,提升12345热线办理效能,确保有效投诉办结率100%。加强全区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对10家维权站点进行规范提升,确保站点规范运行。
(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5年,商标注册增长率达到10%以上,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4000件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00件以上,高价值专利增长5%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5%以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笔以上,融资金额过亿元。
(五)落实“质量强区”战略,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开展省级优质产品基地创建、特色产业提升、“泉质享”平台应用、质量奖申报、品牌创建、泰山品质认证等重点行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力争新增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入库数3家,“好品山东”入选1家,“泉城好品”入选2家。
(六)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济南标准创新先行区。建立标准化试点项目培育机制,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00家。2025年,推动辖区企业起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5项,标准化项目按要求完成创建任务。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倍增计划,全区公开企业达到650家,公开标准达到6500项,持续保持在全市各区县前列。
(七)坚决守牢“一排底线”,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突出抓好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专项整治。按“四好标准”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30户,新打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示范企业20家。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全覆盖检查,检查覆盖率、录入率100%。严守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特种设备“应登尽登”“应检尽检”率达到100%。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